2025年8月份,我市各类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稳定,市场需求平稳。其中,鸡蛋和蔬菜价格上涨,生猪和水果价格下跌,其余农副产品价格平稳运行。
一、8月份主要农副产品价格运行情况
本月我市监测的47种农副产品总体平均价格较上月环比涨跌幅度为2.20%。其中,纳入省监测的30个品种平均价格低于全省平均价格水平7.09%。价格环比呈现上涨,47个品种农副产品月均价格有19种上涨9种持平19种下降。具体各类农副产品价格环比涨跌幅度分别为:粮油类-0.28%,生猪-6.60%,猪肉0.62%,其它肉类-0.44%,鸡蛋9.08%,蔬菜类11.22%,水产品类0.11%,水果类-11.67%。
与2024年8月份同期相比,我市监测的47种农副产品总体月平均价格同比涨跌幅度为-18.54%,价格同比呈现下跌,47个品种农副产品月均价格有9种上涨3种持平35种下降。具体各类农副产品价格同比涨跌幅度分别为:粮油类-1.72%,生猪-32.54%,猪肉-32.02%,其它肉类3.31%,鸡蛋-23.27%,蔬菜类-31.74%,水产品类2.85%,水果类-15.42%。
(一)粮油类价格环比平稳。本月我市粮油类商品市场供应持续充足,居民消费需求平稳,价格与上月持平。其中,大豆油(桶装一级5升)、精粉(特一粉)、上白粉(特二粉)和大米(标一)等4个监测品种月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65.28元、2.67元、2.12元和2.51元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上述4个品种总体价格同比涨跌幅为-1.72%,上述4个品种同比涨跌幅度分别为-1.45%、-5.54%、0.00%和0.00%。
(二)肉、蛋总体价格环比上涨。本月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鸡肉和鸡蛋等5个监测品种的月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9.40元、29.55元、31.38元、7.93元和3.95元。与上月相比,上述5个品种月均价格环比涨跌幅度分别为0.62%、0.00%、0.03%、-1.35%和9.08%。其中,鸡蛋因学校开学、临近国庆中秋节假日,各大食品厂积极备货等因素影响,价格环比涨幅最大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上述5个监测品种价格同比涨跌幅度分别为-32.02%、1.72%、7.40%、0.80%和-23.27%。
(三)蔬菜价格环比上涨。监测的20种蔬菜混合月平均价格为2.84元,较上月2.55元环比上涨11.22%,较上年同期4.16元同比下降31.74%。与上月相比,监测的20种蔬菜价格中,上涨幅度最大的是菠菜(77.71%);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油菜(-10.57%)。由于八月处于汛期,蔬菜采摘难度增加、运输成本上涨和蔬菜换茬季等因素影响,导致蔬菜价格上涨。
(四)水果类价格环比下跌。本月西瓜、香蕉、苹果、白梨和桔子等5个监测品种水果的月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0.93元、4.06元、4.69元、3.24元和5.01元,与上月相比,上述5个品种价格环比涨跌幅度分别为-25.14%、-9.77%、5.73%、-22.90%和-6.26%,总体价格平均环比涨跌幅为-11.67%。其中,西瓜产量上升,市场供应充足,价格环比跌幅最大;苹果旧季库存偏低、出库偏快,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,苹果价格环比涨幅最大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上述5个品种价格同比均为下跌,涨跌幅度分别为-37.34%、-13.89%、-7.14%、-6.19%和-12.52%,总体价格平均同比涨跌幅为-15.42%。
(五)水产品价格环比平稳。本月鲤鱼、鲫鱼、草鱼、带鱼和小黄花鱼5个监测品种平均价格分别为9.93元、15.77元、11.00元、14.07元和14.15元。与上月相比,上述5个品种价格环比涨跌幅度分别为0.35%、0.62%、-1.69%、0.00%和1.27%,总体价格平均环比涨跌幅为0.11%。,与上年同期相比,水产品类价格总体同比涨跌幅为2.85%,上述5个品种价格同比涨跌幅分别为2.58%、9.40%、7.72%、-11.53%和6.07%。
二、2025年9月份价格运行走势预测
(一)粮食价格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。当前,国内成品粮市场供应较为充足,国际市场粮油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有限,预计我市粮油价格将持续平稳运行态势。
(二)预计猪肉价格震荡偏弱运行。9月份,养殖户逢高出栏增多、规模场9月出栏计划环比增长,预计猪肉价格将震荡偏弱运行。
(三)预计鸡蛋价格将保持震荡态势。9月天气转凉,冷库蛋集中出库,压制反弹高度;开学与国庆中秋双节备货带来阶段性提振,但消费端“旺季不旺”,支撑有限。双重因素影响,预计鸡蛋价格将呈现震荡态势。
(四)预计蔬菜价格稳中偏弱。9月为秋季主产季,地产菜与棚菜同步增量,供应总体充足,价格缺乏持续上行动力;“双节”备货带动阶段性走量,但“旺季不旺”态势难以扭转格局。预计9月蔬菜价格稳中偏弱。
三、下一步价格监测工作的对策建议
(一)继续开展市场调查巡视,加强和改进价格监测调控,强化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。
(二)加强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运行情况调研,及时上报监测数据信息,确保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实。
(三)密切关注社会舆情,掌握市场需求动态,强化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发布,引导消费预期,发挥市场价格“晴雨表”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