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2025年2月份,我市各类农副产品供应充足稳定,市场需求平稳。蛋鸡春节前养殖端集中清库,节后新开产蛋鸡数量增加,叠加老母鸡淘汰量减少,鸡蛋价格下降。本月水果受春节、元宵节等节日因素影响,水果市场需求旺盛,价格普遍上涨。其他农副产品价格平稳。
一、2月份主要农副产品价格运行情况
本月我市监测的47种农副产品总体平均价格较上月环比涨跌幅度为0.44%。其中,纳入省监测的30个品种平均价格高于全省平均价格水平1.64%。
与上月相比,47个品种农副产品月均价格有15种上涨16种持平16种下降。具体各类农副产品价格环比涨跌幅度分别为:粮油类-0.25%,生猪-4.45%,猪肉0.00%,其它肉类0.12%,鸡蛋-10.33%,蔬菜类-1.38%,水产品类0.00%,水果类9.47%。
与2024年2月份同期相比,我市监测的47种农副产品总体月平均价格同比涨跌幅度为-5.56%,价格同比呈现下跌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47个品种农副产品月均价格有18种上涨1种持平28种下降。具体各类农副产品价格同比涨跌幅度分别为:粮油类2.46%,生猪2.98%,猪肉19.22%,其它肉类-6.69%,鸡蛋-5.83%,蔬菜类-21.34%,水产品类-0.86%,水果类4.60%。其中,其他肉类、鸡蛋、蔬菜类和水产品类同比下降,其余农副产品同比均为上涨。
分品种看(以每500克为计价单位):
(一)粮油类价格平稳运行。本月我市粮油类商品市场供应持续充足,居民消费需求较为平稳,价格总体较上月环比下降0.25%。其中,大豆油(桶装一级5升)、精粉(特一粉)、上白粉(特二粉)和大米(标一)等4个监测品种月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65.28元、2.70元、2.12元和2.51元。与上月相比,大豆油价格下降1.01%,其他价格环比分别持平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上述4个品种总体价格同比上涨2.46%,上述4个品种同比涨跌幅度分别为-1.85%、9.56%、-1.16%和3.29%。
(二)肉蛋价格基本平稳。本月猪肉、牛肉、羊肉、鸡肉和鸡蛋等5个监测品种的月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2.52元、29.00元、31.73元、7.87元和4.50元。与上月相比,上述5个品种月均价格环比涨跌幅度分别为0.00%、0.00%、1.17%、0.36%和-10.33%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上述5个监测品种价格同比涨跌幅度分别为19.22%、-10.32%、-5.91%、-3.84%和-5.83%。其中,猪肉价格同比涨幅最大。
(三)蔬菜价格下降。监测的20种蔬菜混合月平均价格为3.53元,较上月3.58元环比下降1.38%,较上年同期4.49元同比下降21.34%。
与上月相比,监测的20种蔬菜中有10个品种价格环比为上涨,10个品种价格环比为下降。其中,价格环比上涨幅度较大的是圆白菜(15.95%),价格环比下降幅度较大的是尖椒(-17.78%)。
(四)水果类价格上涨。本月西瓜、香蕉、苹果、白梨和桔子等5个监测品种水果的月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4.13元、4.70元、5.22元、3.75元和4.66元,与上月相比,上述5个品种价格环比涨跌幅度分别为21.33%、11.79%、3.99%、-1.10%和11.33%,总体价格平均环比上涨9.47%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上述5个品种价格同比3升2降,涨跌幅度分别为6.28%、25.19%、-6.87%、-15.82%和14.19%,总体价格平均同比上涨4.60%。
(五)水产品价格基本平稳。本月鲤鱼、鲫鱼、草鱼、带鱼和小黄花鱼5个监测品种平均价格分别为9.60元、14.27元、10.35元、14.57元和12.74元。与上月相比,水产品类价格总体环比平稳。其中,上述5个品种价格环比涨跌幅没有变化。与上年同期相比,水产品类价格总体同比下降0.86%,上述5个品种价格同比涨跌幅分别为0.34%、6.20%、3.29%、-8.39%和-5.77%。其中,带鱼价格同比跌幅较大。
二、2025年3月份价格运行走势预测
(一)粮食价格总体将保持平稳运行。当前,国内成品粮市场供应较为充足,国际市场粮油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影响有限,预计我市粮油价格将持续平稳运行态势。
(二)预计猪肉价格小幅下跌。2024年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加,标猪供应量同比增加,部分养殖户春节后集中抛售,市场供应过剩,预计猪肉价格小幅下跌。
(三)鸡蛋价格底位回升。需求逐步恢复(南方“三月三”、清明备货)叠加成本支撑(饲料成本上涨),鸡蛋价格将小幅上涨。
(四)蔬菜价格小幅波动。餐饮行业复苏带动新鲜蔬菜需求回升,物流与人工成本上涨,但南方露地蔬菜逐步上市,北方暖棚蔬菜进入换茬期,短期供应增加,蔬菜价格小幅波动。
三、下一步价格监测工作的对策建议
(一)继续开展市场调查巡视,加强和改进价格监测调控,强化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判。
(二)加强农副产品市场价格运行情况调研,及时上报监测数据信息,确保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实。
(三)密切关注社会舆情,掌握市场需求动态,强化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发布,引导消费预期,发挥市场价格“晴雨表”作用。